索引号: | GSD011101004-2018-002 | 文号: | 甘人职〔2017〕83号 |
发布机构: | 甘肃省人社厅 | 公开日期: | 2018-01-24 |
信息有效性: | 主题分类: |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在部分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8-01-24 来源:甘肃省人社厅网站 阅读次
甘人职〔2017〕83号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兰州新区组织部,省直各部门人事处(职改办),各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现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在部分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2017〕139号)转发你们,请遵照执行。经研究,现就我省在部分系列增设正高级职称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我省增设正高级职称的系列(专业)和名称
(一)根据人社部通知,我省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系列(专业)均设置到正高级,增设正高级职称的系列(专业)和正高级名称分别是:经济系列增设正高级经济师,会计系列审计专业增设正高级审计师,统计系列增设正高级统计师,技工院校教师系列增设正高级讲师、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工艺美术系列增设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艺术系列增设高级舞台技师,实验技术系列增设正高级实验师。
(二)我省之前开展的工程系列正高级工程师、会计系列正高级会计师、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系列正高级讲师职称评审试点工作,总体上符合人社部通知要求,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继续开展评审。农业系列按国家规定继续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评审。
(三)新增设的正高级职称对应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一至四级。纳入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系列高、中、初级岗位比例以及高、中、初级内部等级岗位结构比例,按我省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企业、社会组织在适当控制的前提下自主确定结构比例。
二、明确职责分工
新增设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总体上由省人社厅牵头负责,授权各系列(专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评审标准、评审办法、评审制度,筹划组建评委会、组织开展评审等工作。具体授权情况是:省工信委负责正高级经济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审计厅负责正高级审计师,省统计局负责正高级统计师,省人社厅负责技工院校正高级讲师、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省文化厅负责高级舞台技师,省科技厅负责正高级实验师。上述系列(专业)主管部门牵头组建的正高级评委会可代评同系列(专业)其他层级职称,在2018年内着力研究制定本系列(专业)正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和评审办法,筹划组建本系列(专业)正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力争在年底前开展新设正高级职称首次评审工作。
三、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增设正高级职称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时间紧任务重。承接正高级职称评审的部门要站在实施人才强省、创新驱动战略的高度,加强领导,认真研究谋划,抽调得力人员组成精干高效工作班子,明确责任分工,划定任务节点,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或计划,并报省人社厅审定后执行。
(二)突出工作重点。制定评审条件和办法是增设正高级职称最核心、最关键的工作,要根据人社部通知中明确的基本标准条件和要求,在总结本系列(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广泛征求听取各方意见,组织专家学者集体论证,切实以审慎负责的科学态度把评价标准和办法制定好,确保评价标准和办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各系列(专业)制定的正高级评价标准,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和省上的评审标准。国家对职业准入有明确要求的系列(专业),要明确必须具备的相应职业资格。要统筹考虑正高级评审条件制定和副高级评审条件修订工作。
(三)加强协调沟通。要主动加强与国家主管部委的请示报告,准确把握行业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做好政策衔接配套工作。要注重学习兄弟省市的好做法,为我省提供有益借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不拖,把工作尽量往前赶、往实里抓,确保按时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要加强与省市人事主管部门和有关行业部门的沟通,吸收各方面有益的意见建议,统筹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附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在部分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7年12月20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在部分
职称系列设置正高级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
人社厅发〔2017〕13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部门,中央管理的企业:
为进一步健全职称层级,拓展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最大限度释放和激发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根据《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6〕77号)要求,经研究决定,目前未设置正高级职称的职称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系列和名称
(一)增设正高级的职称系列和正高级名称分别为:工程系列增设正高级工程师,经济系列增设正高级经济师,会计系列增设正高级会计师(其中审计专业为正高级审计师),统计系列增设正高级统计师,技工院校教师系列增设正高级讲师、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系列增设正高级讲师,工艺美术系列增设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艺术系列增设高级舞台技师(副高级为主任舞台技师),实验技术系列增设正高级实验师,船舶系列增设正高级船长、正高级轮机长、正高级船舶电子员、正高级引航员,民用航空飞行系列增设正高级飞行员、正高级领航员、正高级飞行通信员、正高级飞行机械员。农业系列继续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评审工作,可设置农业、林业相关专业。其他系列个别专业未设置到正高级职称的,在分类推进各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时进一步完善。
(二)在实行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增设的正高级职称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各系列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各等级的结构比例,按照国家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及各行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指导意见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基本标准条件
(三)申报评审正高级职称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正常履行岗位职责必需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还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系统、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实践功底,科研水平、学术造诣或科学实践能力强,全面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发展动态,取得重大理论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突破,或取得其他创造性研究成果,推动了本专业的发展。
2.长期从事本专业工作,工作业绩突出,能够主持完成本专业领域重大项目,能够解决重大疑难问题或掌握关键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指导、培养中青年学术技术骨干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发挥了较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4.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取得本系列相应专业副高级职称,在副高级岗位上从事相关工作5年及以上。
5.国家对职业准入有明确要求的还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四)正高级职称评价标准实行国家标准、地区标准和单位标准相结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各省),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管理的企业(以下简称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可按照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制定不低于基本标准条件的具体评价标准。
三、评审组织
(五)各省、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组建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相应系列正高级职称。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组建的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核准备案。各地以及实行自主评审的单位经授权组建的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报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核准备案。备案有效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备案情况定期向社会公示。未经核准备案,不得自行开展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
(六)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由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高水平专家组成,一般应具有正高级职称。首次评审可以吸纳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学会等相邻或相近专业具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或本专业领域业内公认、业绩突出的资深专家担任评审委员会委员。
(七)创新正高级职称评审方式,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可采用个人述职、成果展示、面试答辩、实践操作、综合评议、业绩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正高级职称评审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八)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应坚持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严格掌握标准条件,确保评审质量,切实发挥正高级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
(九)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对本地区、本单位正高级职称数量进行宏观调控。全面实行岗位管理的事业单位,一般应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评审。其他单位也要坚持质量第一、宁缺毋滥,严格评审标准,进行适当的比例控制,统筹考虑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
(十)本通知实施前自行试点评审的正高级职称,要按照通知要求通过一定程序进行确认,具体衔接办法由各省、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另行制定。
四、监督管理
(十一)加强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监督作用。建立职称评审公开制度,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正高级职称的评审办法、具体评价标准在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备案时一并上报,并向社会公开或在本单位内部公开。
(十二)正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应按照评审权限开展工作,不得擅自扩大评审范围。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评审过程的监督管理,建立随机抽查、巡查制度,对违反评审工作纪律,不能保证评审质量的评委会,视情节停止该评委会的工作,直至收回评审权,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十三)探索建立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和失信黑名单制度,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对通过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纪违规行为取得的正高级职称,一律予以撤销。
增设正高级职称是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省、中央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坚持分类推进、试点先行、稳步实施,抓紧制定各系列实施方案,科学制定评价标准,做好衔接过渡,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强舆论引导,搞好政策解读,引导广大专业技术人才正确对待和积极参与改革工作。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执行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意见建议,要及时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17年11月1日